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师团队>语文组>教研活动

当集体备课,遇上同题异构——以语文学科的集体备课为例


时间:2019-10-17 作者: 阅读:


集体备课之变奏

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它是新课改的产物,是促进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1
“理想很丰满”

新课改在倡导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有效促使学科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研究、理解、共享、发掘新课程的丰富内涵,依托团队的智慧,更新教学理念,升级教学方式,诠释教材内容,构建高效课堂,落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需要。

相较于传统的备课形式,集体备课更有利于激活教师团队的合作意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碰撞与猝火,为高效的课堂教学趋向完美提供了保障。集体备课的过程,是研究教材、尝试教法的过程,也是教师交流素材,探讨教材,促进自身课堂教学,实施校本教研,提升专业素养的成长工程,称得上是“家门口的院校”。

“货真价实”的集体备课,能够发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积极作用。在个体“有备而来”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在各抒己见的思维碰撞中,吸纳、借鉴、整合、开发出智慧潜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互促的良好态势。

2
“现实很骨感”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的集体备课,不过是一群教师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谈天说地”,也有责任心强的教师谈论教案,但大多各抒己见,所谓“思维碰撞”“头脑风暴”的场面实在少之又少。集体备课不过沦为年长教师的“一言堂”,年轻教师的“笔记会”,谈什么“群策群力”的理想效果?长期以往,年长的教师只会吃老本;而年轻教师就是机械照搬,这样的集体备课势,势必将教学带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于是,应对上级检查时,集体备课要么成为“资料拼盘”的“大杂烩”;要么演变成“掩耳盗铃”的“集体剽窃”;要么备成了“独断专行”的“一言堂”;要么就是“思维复制”,备成缺乏个性的“木偶戏”。大量的“假备课”和“备假课”,使集体备课成为“有名无实”或“实而无效”的形式主义。

同题异构之解锁

2017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杂志,钱晓敏、王家伦合著的《从“同课异构”到“同题异构”》一文,让“同题异构”进入了大众视野。这里的“题”不是“同课异构”中的课文,而是特指确定的“教学目标”。同理,同题异构也不是指多人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同一篇课文,而是指多人用不同文本去教学同一个知识能力点。这样的“同题异构”,使教师“教什么”的目标更明确,“怎么教”的素材选择更自由;也让学生“学什么”的内容更集中系统,真正落实了“一课一得”。

同题异构&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指同一节内容或同一篇课文,由不同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自身特征,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自己备课、上课,力求突显个人的特色和风采。因为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

而“同题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班级展开教学的一种教研形式。其目的是不断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培养团队协作、提升教材解读能力、追求有效教学途径为目标,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教学信息共享,追求教材的适合教法,彰显教学的个性魅力和智慧碰撞。

相较与传统的“同课异构”,“同题异构”最显著的特征是:先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再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学定教”,按照课堂需要进行取舍与整合教材,大胆开发利用课内外资源,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达成当堂课的教学目标。

同题&异构

王荣生教授指出“导致语文教学无序低效的罪魁祸首,就是教学内容的不明确”。“选文本身不是课程内容,也不构成学习对象”,这是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也是长期以来,“教什么”这个在其他学科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却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人们形成“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没什么关系,也影响不了考试成绩”,类似偏见的关键因素。

而“同题异构”的“同题”,正好是从“教”的层面,先向教师明确统一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再有的放矢的选用文本落实“一课一得”或“一文一得”;从学生“学”的角度,更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使他们在开课初就清晰的知道这节课“走向哪里”,以真正学会、学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目标为导向,来完成一节课的任务。显然,这里的“同”是知识能力点的掌握,课堂教学目标的“从一而终”,是殊途同归“目的地”相同。正好完美解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序低效”。

“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为达成同一目标,在落实“教什么”时,具体“用什么教”的素材选择上更自由、更自主。教一个知识点需要一个或几个合适的文本,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就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大胆取舍、整合,甚至可以“举一反三”的进行“跳板型”拓展,根据学生特点自己创造教学素材,让教材真正成为知识、课程和学生之间的中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例如针对初中生写作言之无物的现状,常缺乏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这一共性问题,确定“写人状物学描摹”这一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老师可能就会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文本内容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来达成教学目标。既可以着眼于一篇经典的文章,如文言文《核舟记》,作者的如花妙笔让“曾不盈寸”的微雕作品,历历在目,惟妙惟肖,尤其是“船头三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不得不令人叹服魏学洢入木三分的描摹功力,通过学习教给学生抓住事物和人物特征进行言之有序的描摹方法;也可以精选一组群文片段,进行更集中的细节描写手法探究和仿写;当然也能聚焦某一作家的数篇文章,如宗璞的一组“写花”的文章,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有层次、多角度、善修辞的精妙刻画。

“同题”和“异构”各有价值。“同题”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眉清目秀”,“异构”则更能突显语文学科的“风情万种”,无论“寻同”还是“求异”,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获得语文教学更精准的核心价值取向、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方法等。

两者相遇之翻转

当“理想丰满”的集体备课制度,遭遇“骨感现实”之尴尬时,“如何突围”已成为当下最热点、也是当务之急的话题了。也许,以“同题异构”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会是解当下“燃眉之急”的密码!

“同题异构”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在教学个体间产生信息共振与合力效应,为教师正确对待整个教研活动过程引领方向,“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同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确认具体统一的教学目标后,“曲径通幽”的“殊途同归”,更能激发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胆地从本班学生学情出发,从自身教学风格出发,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焕发出自己的教学魅力。

一般说来,“同题异构”教研过程可归纳为四个环节:在集体备课中定目标一—在同题异构中碰撞一—在碰撞中反思一—在反思中提高。“同题异构”备课的初始环节,就鼓励支持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提高团队凝聚力,集思广益,扬长避短,融合集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不断得到荡涤、重构和扩展。该教研模式的价值与魅力充分体现在整条环节链中,随着教研活动过程的深入,执教者各自的磨课逐渐达到成熟,整个过程往往能给执教者和参入者均带来丰富的思考和启迪。

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组织教学,更多地从教材单元、语文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思考一个学习单位、一种学习材料、一项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进而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设计学习任务,完成教学活动。通过“同题异构”的集体备课,准确定位“同”,明确应该“教什么”,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求“异”。

统编本语文教材,对单元教学目标和篇章教学内容的“应然”状态有了较清晰的呈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承载着怎样的教学任务和价值,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助学(助教)系统(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拓展延伸、读读写写、补白等),或明或暗的指示给学生和老师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后作业(思考探究、拓展延伸)。这,意味着统编本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课文“最好用来教什么”的问题。因此,借助助学系统读懂编者意,成为用对、用好新教材的必修功课。



版权属于: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设计维护: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