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师团队>语文组>教学资源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2


时间:2023-04-19 作者: 阅读:


(三)线索

1.人物线索“我”:串联故事,映衬主要人物

示例:《祝福》的文章线索是什么

答案: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2.事物线索:便于组织材料,串联故事

示例:《党费》这篇小说主要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案:主要线索紧紧围绕缴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3.时空线索:结构清晰,顺序条理,利于叙事

示例:

时间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都德《最后一课》以时间为线索(上学途中—上课前—上课中—散学)

以空间为线索: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人物活动场所为线索(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某句话、某种情感: 便于凸显情感,彰显主题

示例: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明线,依照时间顺序,根据“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剖析“在故乡”遇见的人和事。在理清这条明线的同时,还必须突出讲好一条被忽视的抒情线索──这是一条暗线,但又是主线。这篇小说的暗线是什么?

答案:《故乡》这篇小说的感情基调是“悲”。见故乡—悲凉、在故乡—悲哀、离故乡—悲悯。

(四)技巧

1.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示例:例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听说仇人陆谦来到沧州,并与管营密谋,心知是要加害自己。但接着,管营却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于是林冲心想:“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一怀疑不无道理;这一疑问形成了悬念:敌人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他们究竟设下了什么圈套要林冲钻?布下了什么陷阱让林冲跳?看罢后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敌人派林冲看管草料场,是想火烧草料场,烧死林冲;即使侥幸逃出,也难逃死罪。其用心之险恶、歹毒,令人发指!

这一悬念的设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避免了行文的平淡。

2.抑扬:避免平铺直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示例:(欲扬先抑)如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中写老田,先是极写其疲沓、懒散、迟钝,然后在关键时刻显示其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的英雄本色和沉着、坚毅的性格。先抑后扬,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欲抑先扬)如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处处表现的不可救药。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毫无人情味的人物,居然与漂亮、热情、充满青春气息的姑娘华连卡恋爱了。作者把别里科夫高高“扬”了起来。就在纷纷传言别里科夫将要结婚的时候,由于谈话言语不合,被华连卡的弟弟一推,他乒乒乓乓滚下楼梯。在华连卡哈哈大笑声中,别里科夫一病不起,终于死去。至此,作者又重重地把别里科夫从高空摔到地上,达到了“抑”的目的。

(以扬写抑和以抑写扬法)如茅盾的《有志者》,写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想趁假期写一部作品,嫌爱人、孩子干扰,独身搬入环境幽静的古庙,模仿巴尔扎克喝了大量咖啡,试验了西方众多文豪的各种写作习惯,假期过半,咖啡喝完,钱袋用空仍未能写出作品,却喟然长叹"难道社会就这样不宝贵一个意志坚强的天才",表面褒扬,实则贬抑,抑以扬出,富有喜剧色彩。

3.埋伏:为下文的描写叙事做准备,凸显因果关系

如:《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在书中都有伏笔。我们不妨来看看第五回中的判词。第一首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里就为第七十八回晴雯的死埋下了伏笔,她的死因是毁谤,为什么有人毁谤?是因为风流灵巧招人怨。

再看下一首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又是一个伏笔。这个伏笔和其它的判词不一样:其它都是一词一人,这个是写的两个人,即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的结局都很凄凉。

4.照应:结构谨严,前后相合,情节完整

示例:《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这个细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此处使用了伏笔与照应,前两次写通讯员肩上的破洞,读者一般不会介意。到第三次写破洞,会引起读者的“警觉”:破洞的描写并非闲笔,一是靠它表现了通讯员的献身精神。通讯员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连衣服上的破洞还没有来得及补上,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二是靠它节省了许多繁冗的叙述。一个被弹片炸伤的血肉模糊之躯,又混杂在众多的伤病员中,如何辨认?破洞的伏笔在前,简要的照应在后,辨认烈士遗体的笔墨又已节省在前文的铺垫中。第四次描写破洞,这一细节的反复照应,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明知小通讯员已经牺牲,新媳妇还坚持缝补他肩上的破洞,而且针脚依然是细细的、密密的。小说人物这一异乎寻常的举止,显示了小说作者玲珑剔透的匠心。如果说前几次伏笔是箭搭弦上,引而不发,那么,这最后一次照应则是箭中靶心——表现了军民之间亲如家人的深厚感情;如果说前几次伏笔是草蛇灰线,若断若连,那么,这最后一次照应则是挈领振衣——展示了贯串全篇的通讯员献身精神的红线。远远生根,闲闲下着,作者深蕴的艺术匠心与力量,只有在读完全篇并掩卷深思之后,方可恍然大悟,并且拍案叫绝。

5.铺垫:为下面叙事蓄势,利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示例:(2020哈尔滨高考模拟试题)小说《蒙古马》阅读“在写赛马时,作者运用了多层铺垫,请加以概括并分析其效果。”

多层铺垫:①日本人狂妄嘲笑村人,大肆宣扬谬论。②村人们对日本人忍耐,“都低下了头”。③日本人战马高大漂亮,蒙古马“乌云踏雪”矮小,赵木匠穿旧棉袍、戴破毡帽。效果:①这些铺垫使情节发展松弛有致,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②对小说的主人公赵木匠起到了衬托作用,使主人公勇敢无畏、具有民族大义的形象更加鲜明。③和后文写日本人赛马失败构成了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

6.突转:使情节陡转,出乎读者意料,突破阅读预期

示例: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最后一篇长春藤叶》等


版权属于: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设计维护: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