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公众号
APP
切换导航
首页
学校概况
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党群工作
学生天地
【水晶宫万博】
德育经纬
后勤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学资源
(新高考题型)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作业本
时间:2021-07-07 作者:语文组:彭新柳 阅读:
dbaccd6e02a01e6c7d3fe933bff158af.docx
dbaccd6e02a01e6c7d3fe933bff158af.docx
(126.58 KB)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
(A)
限时:30分钟
总分:32分
一、(2020山东泰安模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的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我心里还牵挂着,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时,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节,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大那么多。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啊。
④母亲经常说一句话:“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分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后,同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不长草。当大树参天而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底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呢?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这篇短文的大意是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座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的,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撵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陇东农村,我的童年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光里晒暖,那是让人多么向往的时光啊。
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
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的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为能挖光阴的人。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夏暑、秋雨,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美容与养生离我们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电影、电视播放的一些大片,也是强调挖光阴的。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演绎的都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有了空调,冬天有了暖气。
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火龙衣》,说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坊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着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地去挖光阴。
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过得才叫有滋有味呢。
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遗传基因,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才能挖下光阴。
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
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中举“在向阳和背阴房间里办公的不同”“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的事例,意在说明“阳光对于人类和植物的重要性”。
B.在作者看来,《一米阳光》中的老奶奶“去撵那一米阳光”值得赞赏;但若换个思路,“坐在阴凉处纳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C.作者建议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做不切合自身生活实际的事情,要立足自己的现实情况,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好好过日子。
D.作者说“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启发人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拼搏。
答案 A 举“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的事例,意在说明“在同样的环境下叶儿小、个矮的小树苗成长的艰难”。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第②段通过比喻和比较,形象地解说了“什么样的日子是‘宽裕’的”,“什么样的日子是‘紧巴巴’的”,具体而生动。
B.文章第⑧段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抒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做铺垫。
C.作者善于借生活中的点滴和小故事表达哲思,比如用童话《火龙衣》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地去挖光阴”的生活道理。
D.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什么是过日子→过日子的艰难→怎样过日子”来组织文章,思路清晰。
答案 B “借助议论和抒情”错误,应为“借助记叙和议论”;“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做铺垫”错误,应为“过渡到下文对过日子的联想和思考”。
3.文章第④段中的“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
============================
======================= =====
答案 “年”和“月”是就时间概念来说的,时间很容易度过。“日子”是指生活,“过日子”指人生活在世间;在世间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有酸甜苦辣,生活需要无尽的付出,是艰难的。
4.文章以人物对话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
======================= =====
答案 ①水到渠成,点明题旨,升华了“积极行动、不断奋斗”的主题。②首尾呼应,文章以拉家常写起,又以人物对话结束,结构完整。③作者不但在“说”,而且在“做”,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从乾陵到茂陵
林 非
汽车开出了西安市区,就在一片望不见边缘的丘陵地上,缓缓地攀登起来。
这黄土高原上,有多少数不清的方阵:火红的,是辣椒;碧绿青翠的,是玉米;黄澄澄一片的,是刚收割后耙平的土地。这缤纷的色彩,这几何的图形,真秀丽迷人。庄稼人的手真巧,心真灵,我觉得自己似乎是进了艺术家们精心开垦的花园。
在这些图案的外面,却又是苍茫、寥廓和雄浑的大地,层层地包围着它,不由得使我从心底里感到舒展,想要伸出手掌,触摸那离得很近的天空,扯几朵白云下来。
在这高原上,望着头顶的云彩,沉思着天地的悠悠,回忆着祖先的足迹,我的多少情思,随着起伏的丘陵,越过人生,越过历史,在半空里翱翔,就这样到达了乾陵底下的一片平滩上。
我沿着夹道的石俑,穿过两行枫树,往顶上攀去。
这埋葬着武则天和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
,
远远看去
,
也许只能说是一座矮矮的小丘。
我心里想,走不了几步路,就能站在顶上眺望了。不过真的走起来,却还挺费劲的,那一段陡峭的土路,爬得我气喘吁吁,额头冒汗,幸好路畔有丛丛的柏树,遮住燥热的阳光,阵阵的凉风唤起了我跋涉的兴致,于是信步走了上去。
我的心在胸口里突突地跳,不住地喘着粗气,原来我刚才过早地轻视它了。我将会功亏一篑,屈服于被自己轻视的小丘吗?绝对不行,这不合我的脾气,于是我在崚嶒的乱石中,寻觅着平稳的立脚点,左手按住石块的边缘,右手拉住石缝里的青草,连奔带跑,总算走到了小丘的顶上。
这里是附近一大片平原的制高点。极目远眺,苍茫的大地尽收眼底。连同武则天在内的多少帝王,或者是不用帝王称号的那些独裁者,当他们活在世上时,都想牢牢地统治这幽谷里无数的子民;一旦死去,还要将自己的尸骨,永远高踞在子民之巅。这是多么狂妄和愚蠢的念头,对于不甘心做奴隶的人们,对于具有自尊心的人们来说,是多大的不公,多大的侮辱。
可是他们在生前也许不会想到,千百年后竟有许多平凡的人们,站在他们的头顶,缅怀往昔和瞻望未来。让他们的幽灵在地下哭泣吧,多少平凡的人们,终将拨开专制的迷雾,走向自由和平等的坦途。
看完了乾陵,背着一身历史的重担,我又乘上车,赶往南边百里以外的茂陵去。在阴沉沉的暮霭中,远远望着那座埋葬汉武帝刘彻的坟墓,我觉得很晦暗和凄凉。比起陡峭的乾陵来,茂陵自然要矮小得多了。不过它的形状也规则得多了,简直是立体几何中最为标准的梯形。有几个操着南方口音的老人,在零零落落的雨丝中,在路旁眺望着这座土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知道是充满感情的膜拜,还是含有理性的否定?
当我在苍茫的暮色中,匆匆赶往霍去病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在他的墓前凭吊一番,对这个年轻有为的大将军做历史的遐想了,虽然他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曾在我的青年时代,鼓舞过我踏上人生的途程。
迎着一阵阵雾气,迎着从天顶上垂下的夜幕,我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去,终于寻觅到了墓侧两庑的石雕。这十多件稀世的珍品都凝结了那些无名艺术家构思的智慧、天真的情趣,看似幼稚和笨拙,却透出一股晶莹的灵气。瞧瞧那个石俑吧,只是就着一块椭圆形的巨石,稍加凿磨,便活脱脱地显出了焦躁不安的性子,睁大了眼睛,紧紧闭住了阔嘴,在诅咒着天道的不公,瞧他那硕大的手,还伸开粗糙的指头,使劲压住自己凸起的肚子,憋着满腹的怒气,实在太难以忍受了。我像是看到了他在不住地抽噎。
看完了石人,我还想仔细观察人和熊搏斗的那座石雕,可是天色愈益昏暗下来,我只好迈开脚步,又浏览了精神抖擞的卧牛、英姿勃发的跃马、眈眈疾视的伏虎。我站在那座马踏匈奴的石雕前,辨认着威武的马头下面的石像,在那石像仰起的脸颊上,眼睛和鼻子都被压扁了似的,可是他拉住马腹的手指,却镂刻得太清晰了,显出一股蠕动和挣扎的样子。这无名的艺术家,用模糊的影子强调那石像狰狞的神情,却又用分明的笔法强调他抗拒的力量,审美的情趣实在丰富多彩,像这样来刻画力度的艺术品似乎还不多见,它顿时使我想起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样磅礴的气势。
我深深庆幸着今天这后半段的旅程,能在无意间看到不少稀世的艺术珍品。从黎明到黄昏,我在汽车里颠簸了将近四百里的路,我的收获却或许是漂洋过海也无法得到的。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中作者先写自己认为乾陵只是矮矮的小丘,后又写攀登时气喘吁吁,但最终也没有放弃,意在突出自己倔强顽强的性格。
B.文中写到汉武帝墓前几位老人在眺望,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揣摩,实则表现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
C.在写霍去病墓时,作者只引用了他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却足以表现出作者对霍去病的无限敬重。
D.作者在写石俑和马踏匈奴的石雕时,并未简单地停留于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善于抓住其中神韵,形象而有灵性。
答案 A “意在突出自己倔强顽强的性格”错误。应是“意在突出自己对陵墓环境的兴趣”。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是一篇记游散文,作者以景点、行踪来安排材料,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B.第二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土高原色彩绚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C.有别于游乾陵的感慨,作者在游茂陵时将重点放在了墓旁的石雕上,在对石雕作品的细致刻画中,带领读者游弋于永恒的艺术空间。
D.文章将写作重点放在对历史的“遗作”——陵墓的夹叙夹议上,以叙衬底,以议调色,并融注史实,行文舒展,耐人寻味。
答案 B “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错误,意在赞美庄稼人。
7.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答:
============================
======================= =====
答案 ①此句写自己远望所看到的乾陵,昔日帝王武则天和李治的陵墓在作者的笔下成了矮矮的小丘,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即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的帝王与帝王陵墓也是渺小的。②为后文作者发表对封建帝王与人民的议论做铺垫。
8.文章最后作者写道:“我在汽车里颠簸了将近四百里的路,我的收获却或许是漂洋过海也无法得到的。”作者都收获了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6分)
答:
============================
======================= =====
答案 ①封建独裁历史的可笑。登上乾陵,追忆武则天等历代封建帝王的独裁历史,不过是一场虚空。②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自由和平等永远属于人民;历史上的独裁统治最终会被不甘被奴役的人们推翻,人民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是历史进步的永恒动力。③无名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珍品是人类的珍宝。岁月悠悠,沧桑变迁,人类文明的创造历久弥新。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
(B)
限时:30分钟
总分:32分
一、(2020山东肥城模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曾经渡口
傅 菲
①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
②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蛳,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一只竹筏,被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下。老毛竹煻了火,黝黑,两头翘,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河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蹚水过河,小孩翘起屁股,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口的一个象征。河是饶北河。年少时,记得有一个艄公。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艄公戴着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动,竹篙斜起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在冬春之季,我们去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
③对岸是另一个村子。两个村子隔一条河。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荸荠。这是我们村没有的。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两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盗和争斗;也因此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艄公把嫁妆送到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外出读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客车。送别的母亲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不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漂在水面,母亲的泪水流了下来。
④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我的曾祖父,我的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着箩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
⑤这里却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大石板铺设。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背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被嘴唇磕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有一个练声的人,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在树上,对着口型,练声。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了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在父母身边坐一会儿,说说话,我便会去渡口走走,站站。我说不清为什么。
⑥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炮仗“啪”的一声,炸开。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河流,或许是人世间最长的路。活着的时候,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愁。我们需要另一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没有死的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暂。死是对生的救赎。死是生的皈依。
⑦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我是这样以为的。
⑧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是苔藓。作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侧边的台阶。溽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上午睡,歇凉。洋槐的树荫浓密地盖在赤裸的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凉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除了山中的岩洞,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了。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午睡,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从石板上,一个纵身,跃入河中,青蛙一样游泳。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一群群游鱼梭子一样,来来回回。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记得上课。
⑨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和对岸村子相连接的,是一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桥。这里已成为一个完全无人踏足的荒滩,被蒿草和白蓼占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秋天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我几次带我的小孩去渡口,要他看看那种荒凉。我的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草,还有很多垃圾。
⑩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漂,直至不知所终。
当我想起这些,我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通过对特定时期的渡口的刻画,描绘了一幅作者故乡饶北河渡口的风景画,展示了故乡的风情,体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B.文章第②段对作者年少时渡口旁人们活动的描述可谓细致入微,可见渡口的热闹场景给作者留下了难以抹掉的美好回忆。
C.渡口是河两岸人们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也是作者年少晨读的好去处。
D.“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既饱含作者的坎坷经历,又有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答案 D 并没有体现出作者的坎坷经历。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对石埠旁的妇人、小孩以及艄公的描述主要采用了动作等细节描写,呈现渡口的热闹景象,体现了作者对渡口的深深依恋之情。
B.文章多处采用插叙,回忆了以前的渡口并描述了渡口旁人们的各种活动,目的是表达作者对如今渡口荒芜的状况的惋惜之情。
C.作者对渡口河滩秋季开满白蓼花和芦苇花束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当时渡口的繁忙,也与当下渡口的荒芜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写的是渡口,却从眼前的槐树写起,中间穿插与渡口有关的人生经历与思考,再回到老槐树和渡口,前后照应。
答案 B 不仅仅表达惋惜之情,也有对他人命运的悲悯同情,对生命与生离死别的升华与思考。
3.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有人认为,语言活泼新颖,富有音乐美;也有人认为这样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感。对此,你怎么看?试以第④段为例说明。(4分)
答:
============================
======================= =====
答案 (示例1)第④段运用了大量的较短的分句,如“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运用节奏明快的短分句,细腻地描述了渡口曾经的繁忙以及“我”的祖辈由渡口出发经商的过程;多处运用叠词描述对象,如“密密麻麻”“米白米白”“一日一日”,形象地刻画了渡口相关事物的特点,富有音乐美。这些语言,贴切地描述了渡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渡口的情感,内容与语言表达形成有机的统一。
(示例2)第④段运用了大量的较短的分句,似乎在追求一种跳跃活泼的语言风格,但有时却割断了语意的连贯性,也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感。如“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如果改成“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渡船”,反而更能突出“有渡船”,从而与下文所描述的如今渡口的荒凉空旷的景象形成对比。作者的主观意图太过强烈,使语言表达略显刻意而失去了散文应有的自然流畅。
4.全文围绕“渡口”进行构思,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渡口”的含义。(6分)
答:
============================
======================= =====
答案 ①作者由现实中的渡口写起,它是人们过往生活的美好记忆,是河两岸人们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由此外出讨生活的起点。②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赋予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的内涵,使渡口建立起生与死的关联。③渡口的被人遗忘、荒凉与渡口边生机勃勃的植物形成对比,赋予渡口时间的内涵,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④渡口象征生命中的某一起点,生命仿佛是从渡口出发的“不系之舟”,在前行中探索,发现生命的境界,增加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二、(2020山东潍坊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米82,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
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多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赣三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掌管着闽浙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的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在一起战斗,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面前,这个命悬一线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中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且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用语虽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
B.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目中的方志敏,由外及内,一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
C.“好阔气的铅山县委”,虽说是挖苦,实则是批评,可见,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俭。
D.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
答案 D 联系文本可知,“另一种风景”不是指方志敏被捕时的镇定自若,而是指方志敏坚守清贫的高贵,是指方志敏的精神高度。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赣的山水草木之间”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方志敏故事的珍贵以及流传之广。
B.作者联想到《牛虻》中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与方志敏形成类比,意在突出方志敏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
C.文章夹叙夹议,在叙述中加入对“清贫”的理解,叙述详略得当,议论逐层深入,丰富了文章内涵,凸显了文章深度。
D.文章赞美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取材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
答案 B 作者联想到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意在突出方志敏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而不是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
7.综观全文,如何理解“高贵的清贫”?(4分)
答:
============================
======================= =====
答案 “清贫”指生活清寒贫苦,“高贵”指精神富有;而“高贵的清贫”则指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为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建设新中国而舍弃富裕的生活,拒绝名利的诱惑,坚守贫困,清白节俭,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的高贵品质。
8.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方志敏,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
======================= =====
答案 ①实地探访。探访故居,听取介绍,对方志敏有了初步了解。②解读资料。通过照片等资料,认识到方志敏是一个贵族式的革命英雄。③重温作品。重读《清贫》,对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④联想英雄。以亚瑟类比,体悟到方志敏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
现代文阅读
Ⅱ
——小说
(A)
限时:30分钟
总分:32分
一、(2020山东聊城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包氏父子
张天翼
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
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就得去上学!
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
大家把它当作一回事似的去到老包房里。
“怎么,你们包国维就要上学了吗?”
“唔。”老包摸摸下巴上几根两分长的灰白胡子。
“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
“不兴过年嘛,这是新派,这是……”
“洋学堂是不过年的,我晓得。洋学堂里出来的就是洋老爷,要做大官哩。”胡大说。
许多眼睛就盯到了那张方桌子上面:包国维是在这张桌上用功的。一排五颜六色的书。一些洋纸簿子。墨盒。洋笔。一张包国维的照片:光亮亮的头发,溜着一双眼——爱笑不笑的。要不告诉你这是老包的儿子,你准得当他是谁家的大少爷哩。
别瞧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结的脸,他可偏偏有福气——那么个好儿子。
可是老包自己也比别人强:他在这公馆伺候了三十年,谁都相信他。太太、老爷他们一年到头不大在家里住,钥匙都交在老包手里。现在公馆里这些做客的姑太太、舅老爷、表少爷,也待老包客气,过年过节什么的——一赏就是三块五块。
“老包将来还要做这个哩。”胡大翘起个大拇指。
老包笑了笑。可是马上又拼命忍住肚子里的快活,摇摇脑袋,轻轻地嘘了口气:
“哪里能谈到这个。我只要包国维争口气,像个人儿。”
这天下午,寄到了包国维的成绩报告书。
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拿出来戴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对信封瞧了老半天。两片薄薄的紫黑嘴唇在一开一合的,他从上面的地名读起,一直读到“省立××中学高中部缄”。他仿佛还嫌信封上的字太少不够念似的,抬起头来对天花板愣了会儿,才抽出信封里的东西。
天上糊满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老包走到窗子跟前,取下了眼镜瞧瞧天,才又架上去念成绩单。手微微颤着,手里那几张纸就像被风吹着的水面似的。
成绩单上有五个“丁”,只一个“乙”——那是什么“体育”。
一张信纸上油印着密密的字:告诉他包国维本学期得留级。
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
“这是什么?”胡大一走进来就把脑袋凑到纸边。
“学堂里的。……不要吵,不要吵。还有一张,缴费单。”
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可是怎么也念不快。那纸上印着一条条格子,挤着些小字,他老把第一行的上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
“学费:四元。讲义费:十六元。……损失准备金:……图书馆费:……医……医……”
他用指甲一行行划着又念第二遍。他在嗓子里咕噜着,跟痰响混在了一块。读完一行,就瞧一瞧天。
“制服费!……制服费:二——二——二十元。……通学生除——除——除宿费、膳费,皆须……”
瞧瞧天。瞧瞧胡大。他不服气似的又把这些句子念了一遍,可是一点也不含糊,还是这些字——一个个仿佛刻在石头上似的,陷到了纸里面。他对着胡大的脸子发愣:全身像有——不知道是一阵热,还是一阵冷,总而言之是似乎跳进了一桶水里。
突然——嘭!房门给谁踢开,撞到板壁上又弹了回来。
房里两个人吓了一大跳。一回头——一个小伙子跨到了房里。他的脸子我们认识,就是桌上那张照片里的脸子,不过头发没那么光。
胡大拍拍胸脯,脸上赔着笑:“哦唷,吓我一跳,学堂里来的吗?”
那个没言语,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额上就显了几条横皱。
胡大悄悄地走了出去。
老包瞧着他儿子的背:
“怎么又要留级?”老包轻轻地问。
“表少爷也留级哩。”
接着倒在桌边那张藤椅上,把膝头顶着桌沿,小腿一荡一荡的。他用右手抹了一下头发,就随便抽下一本花花绿绿的书来。
老头有许多话要跟包国维说,可是别人眼睛盯到了书上:别打断他的用功。
(摘编自1934年4月《文学》)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个“望子成龙”的灰色悲剧,虽然这一故事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表现的主旨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B.小说中对包国维书桌的描写寓意深刻,不仅反映出包国维生活腐化、贪图享乐,也折射出老包意欲在同行面前摆阔的虚荣心理。
C.“天上糊满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这一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内心的忧虑和惶恐。
D.一张缴费单,显示出老包已经和将要继续付出多少辛劳;一张成绩单,却暗示着这一切都将是白费的。作为牺牲品的老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答案 B “也折射出老包意欲在同行面前摆阔的虚荣心理”无中生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笔法细腻传神,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一幅旧中国的病态人物图,使人发笑,引人深思。
B.小说在结构上没有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只是选取几个熟悉的日常场景,以寥寥几笔,便将人物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了。
C.作者巧妙地使用反语这一手法,如“大少爷”“好儿子”等,不仅具有浓郁的幽默意味,还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D.作者善于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这一侧面描写将包国维的骄纵无礼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 D 引文部分是神态描写,属于正面描写。
3.请分析“胡大”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
答:
============================
======================= =====
答案 ①胡大是线索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烘托其他人物形象。“胡大拍拍胸脯,脸上赔着笑”侧面烘托了包国维的目中无人。从胡大的话语中可看出老包生活并不富有,如“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③胡大的话暗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如“洋学堂里出来的就是洋老爷,要做大官哩”。
4.有人评价张天翼“擅于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来塑造人物”,文中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
======================= =====
答案 ①“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结的脸”,此处漫画式的夸张表现出老包身体瘦弱,生活贫困,历经沧桑。②“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拿出来戴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表现了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的激动与期盼。③“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他老把第一行的上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表现了老包在看到儿子成绩单和缴费单时的失望与焦虑。
二、(2020河南濮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假病人
[俄]契诃夫
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贝纟冋基娜,十年以来,行着类似疗法
①
的医道。五月里的一个星期二,她在自己的屋子里诊察着病人。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类似疗法的药箱,一本类似疗法的便览,还有一个类似疗法药的算盘。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否定了有害的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的。客厅里等候着的病人们,大半是农人。他们除两三个人之外,都赤着脚,这是因为将军夫人吩咐过,他们该在外面脱掉那恶臭的长靴。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已经看过十个病人了,于是叫十一号:“格夫里拉·克鲁慈提!”
门开了,走进来的却不是格夫里拉·克鲁慈提,倒是将军夫人的邻居,败落了的地主萨木弗利辛,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
②
。他在屋角上放下手杖,就走到将军夫人的身边,一声不响地跪下去了。
“您怎么了呀!您怎么了呀,库士玛·库士密支!”将军夫人满脸通红,发了抖。“罪过的!”
“只要我活着,我是不站起来的!”萨木弗利辛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说:“请全体国民看看我在对您下跪,您这保佑我的菩萨,您这人类的大恩人!这慈仁的精灵,给我性命,指我正路,岂但下跪,我连火里面还肯跳进去呢,您这我们的神奇的国手,鳏寡孤独的母亲!我全好了呀!我复活了呀,活神仙!”
“我……我很高兴……!”将军夫人快活到脸红,吞吞吐吐地说:“那是很愉快的,听到了这样的事情……请您坐下罢!上星期二,您却是病得很重的!”
“是呀,重得很!只要一想到,我就怕!”萨木弗利辛一面说,一面坐,“我全身都是风湿痛。我苦了整八年,一点安静也没有……不论是白天,是夜里,我的恩人哪!我看过许多医生,请喀山的大学教授们对诊,行过土浴,喝过矿泉,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些医生们单喜欢要钱,至于人类的利益,他们是不大留心的。如果没有您,我的菩萨,我早已躺在坟里了!上礼拜二我从您这里回家,我刚吃下一小粒您给我的丸药,我所有的病可是一下子统统没有了。”
萨木弗利辛用袖子擦一擦眼,从椅子上站起,好像又要下跪了,但将军夫人制住他。
“您不要谢我,”她说,兴奋得脸红红的,向亚理斯泰尔夫像看了一眼,“不,不要谢我!这时候我不过是一副从顺的机械……这真是奇迹!”
“您真好,给了我三粒。一粒是中午吃的,立刻见效!别一粒在傍晚,第三粒是第二天,从此就无影无踪了!上礼拜二到您这里来,我还蹩着脚的,现在我可是能够兔子似的跳了……我还会活一百来年哩。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困住我——我的精穷。我是健康了,但如果没有东西好过活,我的健康又有什么用处呢。拿这样的事来做例子罢……现在是种燕麦的时候了,但叫我怎么种它呢,如果我没有种子的话?我得去买吧,却要钱……我怎么会有钱呢?”
“我可以送您燕麦的,库士玛·库士密支……您坐着罢!您给了我这么大的高兴,您给了我这样的满足,应该我来谢您的,不是您谢我!”
“您是我们的喜神!敬爱的上帝竟常常把这样的好人放在世界上!我们罪人却没有什么好给自己高兴……我们是微末的,小气的,无用的人……蚂蚁……”
萨木弗利辛又讨到一匹母牛,一封介绍信,是为了他想送进专门学校去的女儿的,而且被将军夫人的大度感动,感激之至,呜咽起来,嘴巴牵歪了,还到袋子里去摸他的手帕……将军夫人看见,手帕刚一拉出,同时也好像有一个红纸片,没有声响地落在地板上面了。
“我一生一世不忘记的……”他絮叨着说,“我还要告诉我的孩子们……一代一代……”
将军夫人送走了病人之后,就用她眼泪汪汪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于是又用亲密的、敬畏的眼光,射在药箱、便览、算盘和靠椅上,被她救活的人就刚刚坐在这里的,后来却终于看见了病人落掉的纸片。将军夫人拾起纸片来,在里面发见了三粒药草的丸子,和她在上礼拜二给予萨木弗利辛的丸药,是一模一样的。
将军夫人的心里,在她那十年行医之间,开始生出疑惑来了……她叫进其次的病人来,一切病人,没有一个不是首先恭维她的如神的疗法的,佩服她医道的学问,骂詈那些对症疗法的医生,待到她兴奋到脸红了,就来叙述他们的困苦。这一个要一点地,别一个想讨些柴,第三个要她许可在她的林子里打猎。她仰望着启示给她真理的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善良的、宽阔的脸,但一种新的真理,却开始来咬她的心了。那是一种不舒服的、沉闷的真理。
(节选自鲁迅译《坏孩子和别的奇闻》,有删改)
[注] ①类似疗法:用相类似的毒,来治这病的医法,意义大致和中国的“以毒攻毒”相同。现行的对于许多细菌病的血清注射,其实也还是这种疗法。②红边帽:帝俄时代贵族戴的帽子。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萨木弗利辛对将军夫人所说的“菩萨”“大恩人”“精灵”“国手”“活神仙”等词,都是他夸赞的话,有的不一定符合她。
B.“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小说几乎不在人物外貌描写上浪费笔墨,“红边帽”却一针见血,极具讽刺意味。
C.将军夫人在病人的恭维中自我陶醉,兴奋到脸红,然后就慷慨解囊,表明她是一个庸俗、爱慕虚荣的人。
D.小说取材于生活,幽默中不乏讽刺。除了生理上的疾病,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败坏的社会道德等的入侵已成为人类疾病中不容忽视的部分。
答案 C “表明她是一个庸俗、爱慕虚荣的人”错误,对人物性格的概括太片面。将军夫人喜欢听病人对她的疗法的恭维,更多的是因为她对自己信奉的事业的执着,她有医者的仁厚,也不可避免地有人性的弱点。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契诃夫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简洁,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小说开门见山,一开头,故事的主要人物——将军夫人就直接登场。
B.“都赤着脚……他们该在外面脱掉那恶臭的长靴”,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先取下毡子,把身上雪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一样都是细节描写。
C.小说中省略号用法颇有特色,如“我还要告诉我的孩子们……一代一代……”以此来刻画人物的絮叨、啰唆,反衬他内心的痛苦。
D.小说讲究照应,如前面描写了“将军夫人快活到脸红”,后面就有“待到她兴奋到脸红了,就来叙述他们的困苦”的情节与之照应。
答案 C “反衬他内心的痛苦”错误,应为“反衬他的狡猾”。
7.契诃夫善于通过医学视野来呈现世界,选择医生、病人作为艺术形象塑造的代表。请以“假病人”的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答:
============================
======================= =====
答案 ①语言描写。如“菩萨”“精灵”“活神仙”等一系列对将军夫人谄媚、夸张的语言,表现出人物善于阿谀奉承的特点。②动作描写。如“一声不响地跪下去了”“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还到袋子里去摸他的手帕”等描写让一个自轻自贱、出乖露丑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③点面结合。文章既有对萨木弗利辛个体形象的凸显,又有对其他丢失尊严的“假病人”的群像描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及其对人们性格、精神产生的深刻影响。
8.小说中多次写到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画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答:
============================
======================= =====
答案 ①形象上,有助于对将军夫人情感和深层心理的挖掘,她多次看向神甫的画像,表现了她由坚定到疑惑的心理变化过程,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②情节上,神甫画像的反复出现,串联情节,与将军夫人面对恭维时和知道真相后的反应相互照应,使情节更集中。③主题上,深化了灵魂需要治愈的主题。神甫的画像象征着善良、仁厚,在他的注视下却是一幕幕虚伪的、卑劣的、丧失人格的表演,让人笑后感到沉重和悲哀。
现代文阅读
Ⅱ
——小说
(B)
限时:30分钟
总分:32分
一、(2020山东泰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炭河(节选)
韩振远
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
铁锁嘟囔:请什么假?
爹说:涨河了,捞炭。
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头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什么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地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
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
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
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
铁锁说:我爹让请假。
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
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
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
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
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
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
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
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
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
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
师傅说:铁锁不能去。
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
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
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锁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锁觉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
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
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臭蛋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
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被河里的炭催着,什么都不顾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艄公,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
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
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D.“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语句点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
答案 C “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分析有误,应该是体现了爹对铁锁的教育不够重视,“重利”无中生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
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几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头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D.小说标题“炭河”既点出了小说的特定环境,也点出了事件的起因。小说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
答案 D “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
3.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 =====
答案 ①第一次“愣神”,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②第二次“愣神”,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③第三次“愣神”,表现了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下河捞炭,体现了师傅对他的学生和学生学业的关心。
4.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本文,从环境、人物、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6分)
答:
============================
======================= =====
答案 ①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②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艄公,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③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活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
二、(2020甘肃二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乳酪汤
[法]都德
这房间很小,而且在六楼,但可以照到充足的阳光。当夜幕降临,就像此时这样,这间房便和整座屋顶一起,与无尽的黑夜和烈雨狂风融在了一起。不过房间舒适、温暖,让人觉得那的确是一个家,愈是风狂雨暴,这种感觉便愈强烈,这也稍微弥补了它面积小的缺陷。不过此时鸟巢是空的,房间主人不在家。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回来了。屋里的一切,好像都在盼他回来似的。有一只很小的锅子放在那座封好的炉子上,里面似乎还煮着东西,微微地发着一阵心满意足的声响。对于锅子来说,这夜太漫长了。尽管这锅子外边都烧黑了,似乎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熬夜了,可它仍不免显出焦急的模样,锅盖不时地顶起来,蒸气便趁机争先恐后地往外钻。它们在房间里四面散开,变成了喷香的奶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炉子那边时不时地也闪一下,柴火上的灰烬掉落了,便燃起了小火,从炉门下边耀亮房间,虽然只是闪亮那么一下,但是足以将屋里的一切检查一遍。啊!是的,一切都井然有序,主人是个很爱干净的人,窗上那简单素雅的窗帘将屋子遮得密不透风。床边挂着幔帐。一张大安乐椅摆在壁炉旁边。餐桌放在房间一角,餐具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而且主人一定是个关心国事的人,因为在桌子边上有一大堆报纸。孤单的主人一定是一边看报一边用餐的……正如锅子被熏黑了一样,餐具的花饰也被水泡褪色了,报纸也只有上面几页是新的。房间里的摆设无法使人觉得舒服,因为东西又破又旧,而且少得可怜。人们觉得主人一定天天如此,深夜方归,进屋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那美味的热汤。因为这大概是屋子里面唯一富有生命的东西。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从房子的摆设与装饰看,我想主人一定是位职员,而且时间观念非常强,每天进行着忙碌而井然有序的工作。这样晚还没回来,那他一定在邮局或电报局当差。我几乎看到他和同事们在寂静的大楼里面迅速而安静地工作,戴着绒帽,在分拣信件,盖邮戳,数着蓝色电报纸条上的字,为整个巴黎明天的邮电业务而忙碌。哎,不对,也许我猜错了。炉子里泄露出来一线火光,照亮了房间,也映出了墙上挂着的大相片。于是,从黑沉沉的暗影中,露出了奥古斯都皇帝、穆罕默德、罗马骑士、亚美尼亚统治者费利克斯等人威严的镶着金框的肖像,还有一顶顶王冠、战盔,教皇的三重冕、苏丹的头帕,在这些头冠下面始终是同一张脸,他神情严肃,并没因如此多的冠冕而乐得不能自抑,这就是这间房子主人的脸。炉子上嘟嘟翻滚的汤将成为这位先生的晚餐。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看来他不是做邮差的活儿的,而是皇帝,就是拥有对本国人民生杀大权的统治者,他每天晚上演出,只消说一句:“禁卫军,抓住他!”那个被抓的人只有几秒钟的自由时间了。此时,他正在河对岸他的宫殿里,为台下的观众卖力地演出,念诵着悲剧里的大段独白,似乎是在打发时间。的确,面对一排排的椅子来表演帝王将相,要提起兴趣的确挺不容易的。奥德翁剧场上演悲剧时,显得如此冷清……突然,似乎有什么东西让皇帝兴奋起来,他的鼻孔张开了,舌头忍不住舔了一下上嘴唇……他想起回家后,屋里暖融融的,餐具都已经摆好,灯盏已经上好油,家里的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戏台上,他必须做一个举止过分张扬的角色;在私生活里,他便用整洁、规矩来补偿……他仍旧在远处感觉乳酪汤的香味……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此时,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新的活力似乎一下子被注入到了他的身上,大理石的台阶、陡峭的柱廊,都不能妨碍他大步行走。他用情地表演着他的角色,从普通的走步到高难的动作,他都表演得非常到位。你想想,假若阁楼间的炉火熄了,情形会怎样?……随着时间消逝,他与香喷喷的乳酪汤、暖融融的小房间相距也越来越近,他的演出就更加生动、传神,这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前厅的那些戏迷——剧院的常客,一个个都来了精神,觉得这个马兰古演得出神入化,越看越带劲,不时会送出一声叫好。在那关键性的几场戏里,如手刃叛逆、公主出嫁等,皇帝的表情更是出奇的完美。虽说情绪如此激动,念了那么多的独白,但毕竟没有吃东西呀,可是他觉得自己已回到了自己的小阁楼里,得到了乳酪汤。他带着动人的微笑,注视着西娜和马克西姆两人,渐渐地,他们变成了香香的乳酪汤。第一勺汤汁进了肚子,那真是太美了。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第一段中关于“声响”“味道”的描写,都指向房间里炉子上的锅子,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B.小说中多次出现“啊!香喷喷的乳酪汤……”,表明主人公有特殊的爱好,这已经使他在舞台上无法入戏。
C.“他想起回家后,屋里暖融融的”与《边城》中翠翠“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一样都是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D.小说写房间的主人在舞台上表演得出神入化之时,仍然惦记着自己的阁楼和乳酪汤,这种反常的心理其实是肚子饥饿的体现,表明他当时生活的艰难。
答案 B “主人公有特殊的爱好,这已经使他在舞台上无法入戏”错误,文中说“他的演出就更加生动、传神”。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奥德翁剧场上演悲剧时,显得如此冷清”,这句话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活动,能从侧面反映人物的工作不受社会欢迎,经济状况不好。
B.小说善于运用真实的细节表现人物,“他的鼻孔张开了,舌头忍不住舔了一下上嘴唇”,体现出房间主人想到乳酪汤时的兴奋和愉快之态。
C.“我”先想象房间的主人是邮局或电报局的职员,后来从房间的照片推知主人的身份是演员,前后关联,表现了房间主人对乳酪汤的向往。
D.为了表现主人公表演技艺的高超,小说采用了衬托手法,写戏迷“一个个都来了精神,觉得这个马兰古演得出神入化,越看越带劲,不时会送出一声叫好”。
答案 C “表现了房间主人对乳酪汤的向往”分析错误,“我”推测房间主人的身份,体现的是房间主人工作的忙碌。
7.小说第一、三段中对阁楼环境的描写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4分)
答:
============================
======================= =====
答案 ①从描写阁楼给人的感觉入手,通过写房间的面积小却有充足的光线等,从侧面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②营造出主人公在阁楼生活舒适、温暖的氛围,与后文演出中主人公饥饿、劳累的状况和剧场刚开始冷清的气氛形成对比。③作为象征,象征主人公现实生活的状态与梦想的生活状态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8.小说以“乳酪汤”为标题,显示出作者的匠心。请从构思的角度,简析本文以“乳酪汤”为标题的艺术效果。(6分)
答:
============================
======================= =====
答案 ①实写放在封好的炉子上的锅子里煮着的乳酪汤,表现房间主人对温暖、舒适日常生活的向往。②虚写喝上热乎乎的乳酪汤是房间主人演出的动力和目标,交代了主人公艰难、贫穷的生活现状。③在虚实结合中,叙述者想象的生活场景与主人公现实的生活状态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人物生活的不易和困窘。
现代文阅读
Ⅱ
——现代诗歌
限时:20分钟
总分:32分
一、(2020山东聊城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16分)
我是—条小河
冯 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一九二五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主人公一见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小河”流过“森林”,流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的社会现实。
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爱情的悲剧。
答案 C “‘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的社会现实”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爱情诗,主要写爱情的获得与失落。诗的感情推进呈迂曲之势,诗人将多情的主人公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萌发,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向前。柔波流过森林,便将碧翠的叶影儿裁成裙裳;柔波流过花丛,就将凄艳的花影儿编成花冠。这里显现出主人公的诚意与真心,将爱情又推进一步。然而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主人公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透露了封建礼教束缚爱情自由的黑暗现实,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所以,“大海”暗喻的应该是摧毁了主人公美好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的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裙裳”和“花冠”,与最后的“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的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本诗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词,形成轻柔的旋律;多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答案 D “多用对比”说法错误。诗中只有一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荡荡地”“粼粼地”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对比。
3.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4分)
答:
============================
======================= =====
答案 采用拟物的手法,把人当作小河,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历程为抒情线索。
4.简析诗作中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6分)
答:
============================
======================= =====
============================
======================= =====
答案 比拟的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厉风、狂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暗示了封建礼教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16分)
浮 云
[
注
]
莱蒙托夫
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汉!
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
你们也和我一样,如同一群流放犯,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疆。
是谁把你们驱赶:难道是命运的决断?
是出于私下的忌妒?还是公开的愿望?
是因为你们蒙受触犯刑律的灾难?
还是因为朋友们用心狠毒的诽谤?
不,是荒芜的田地使你们感到厌烦……
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忧伤?
你们永远冷漠无情,永远自由自在,
你们没有祖国,你们也不会有流放。
[注] 这首诗创作于1840年5月初,即诗人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的前夕。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色光辉的照射下碧空彩云相映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
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的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设问具有双关的意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
D.诗的最后通过替云回答,使云回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
答案 A 诗人胸中的愁闷并未被排遣,景色也不是美丽的,而是“如同一群流放犯”。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抓住浮云与自己身世中某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用衬托的手法,表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情怀。
B.“浮云”本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景象,诗人在这里用呼告的手法,把“浮云”人格化,“浮云”尚有自由,可“我”却是没有自由的“流放犯”,通过对浮云的向往表现出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没有正面抒发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感情,甚至不正面谈诗人自己,只是用大量笔墨来描绘浮云的冷漠,可字里行间有诗人的存在,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纸上。
D.全诗三节十二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既描绘了浮云的形象,又叙述了诗人的身世,两者结合得非常巧妙;加之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的主题十分鲜明,形象极为生动。
答案 B 从“冷漠无情”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并不向往浮云。
7.在诗中第二节,诗人连续五次发问,诗人的情感为何变化?(4分)
答:
============================
======================= =====
答案 在第一节中,诗人认为“浮云”和自己一样是“流放犯”,浮云的漂泊与诗人的漂泊在这里发生了深刻的共鸣,这时浮云承载了诗人所有的苦难、漂泊和悲哀。诗人连续提出五个关系自己命运遭际的诘问,从中透露出诗人所蒙受的种种苦难,由自己推及浮云,却发现浮云的漂泊是因为荒芜的田地使它们感到厌烦。诗歌写到这里,感情起了变化。
8.在这首诗中,诗人认为浮云和自己的命运有何差别?(6分)
答:
============================
======================= =====
答案 浮云是自由的,但这自由如同流放一样毫无价值和意义。它们冷漠无情,不知道激情,不知道忧伤,哪里会有如诗人一样的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呢?更谈不上因此而被流放。
现代文阅读
Ⅱ
——戏
剧
限时:30分钟
总分:32分
一、(2020山东潍坊名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分)
茶馆(节选)
老 舍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 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 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 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 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 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得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 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 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 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 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 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愤愤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了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答案 C “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理解错误,李三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见惯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实,对社会的改良失去了信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 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透过无奈而悲凉的语气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剧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画外音。文中的“远处隐隐有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答案 B “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分析错误。这些描写,主要是表现此时没有顾客光临,他们的无事可做以及对茶馆前景的不自信。
3.在《茶馆》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4分)
答:
============================
======================= =====
============================
======================= =====
答案 ①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也许是因为平时见惯了三教九流的人,所以她的思想比较超前,在急剧变革的时代,她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她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时代走,表现出她的与时俱进。②勤劳。作为老板娘,她并没有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③善良。从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劝王利发添人,既是出于茶馆的实际需要,也是出于对李三的关照。
4.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答案 ①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②新思潮(王淑芬时兴的圆髻)与旧思想(李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③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冲突。
二、(2020山东滨州名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分)
(阅读导引)王子装疯之后,国王让他的恋人奥菲利娅刺探他是真疯还是假疯。
奥菲利娅 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莱特 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奥菲利娅 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
哈姆莱特 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奥菲利娅 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显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
哈姆莱特 哈哈!你贞洁吗?
奥菲利娅 殿下!
哈姆莱特 你美丽吗?
奥菲利娅 殿下是什么意思?
哈姆莱特 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
奥菲利娅 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哈姆莱特 嗯,真的。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我的确曾经爱过你。
奥菲利娅 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
哈姆莱特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
奥菲利娅 那么我真是受了骗了。
哈姆莱特 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出家去吧。你的父亲呢?
奥菲利娅 在家里,殿下。
哈姆莱特 把他关起来,让他只好在家里发发傻劲。再会!
奥菲利娅 哎哟,天哪!救救他!
哈姆莱特 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出家去吧,去;再会!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出家去吧,去,越快越好。再会!
奥菲利娅 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
哈姆莱特 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天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你们烟视媚行,淫声浪气,替上天造下的生物乱取名字,卖弄你们不懂事的风骚。算了吧,我再也不敢领教了;它已经使我发了狂。我说,我们以后再不要结什么婚了;已经结过婚的,除了一个人以外,都可以让他们活下去;没有结婚的不准再结婚,出家去吧,去。(下)
奥菲利娅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节选自《哈姆莱特》,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出家去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你太脆弱了,不要卷进这残酷的斗争中,避开这是非之地,洁身自好,过你的清净生活去吧!你为什么要陷入政治斗争中呢?
B.“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表达了哈姆莱特对叔叔的痛恨、仇视,对母亲的怨恨,对奥菲利娅的失望。
C.“生存还是毁灭”这一主题也贯穿于选文中。哈姆莱特为了自保毁灭了爱情,因为这爱情已经被国王用来毁灭哈姆莱特,毁灭“复仇”,毁灭“重整乾坤”的历史重任。
D.当奥菲利娅让哈姆莱特收回送给她的礼物时,哈姆莱特说:“哈哈!你贞洁吗?”与上文比较,语气有了较大的改变,原因就在于奥菲利娅的戏演得过了头,使哈姆莱特认为奥菲利娅放弃了他。
答案 D 原因还在于哈姆莱特想故意伤害奥菲利娅,使恋人对自己绝望,以达到装疯的目的。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通过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的对话,着重从侧面表现了奥菲利娅被国王利用却心甘情愿的心理。
B.选文最后一段台词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的无限景仰和热爱。
C.“他的高贵无上……在疯狂中凋谢”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无奈之情。
D.选文戏剧语言具有修辞浮艳、辞藻雕琢的特点,但有些段落有浓郁的诗意。
答案 B A.“着重从侧面表现了奥菲利娅被国王利用却心甘情愿的心理”错误,于文无据,选文只是表现了奥菲利娅不希望哈姆莱特发疯的心理。C.“表现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无奈之情”错误,应是“表现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痛心”。D.“修辞浮艳、辞藻雕琢”错误,节选部分的语言具有“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巧妙结合”的特色。
7.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你贞洁吗”“你美丽吗”等语句表达了哈姆莱特怎样的情感?(4分)
答:
============================
======================= =====
答案 这是内心清醒的哈姆莱特对被人利用的奥菲利娅的质问,表现了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不知内情而上当的现实的愤怒之情。
8.“哎哟,天哪!救救他!”“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这两句话表现了奥菲利娅怎样的性格?(6分)
答:
============================
======================= =====
答案 这两句话表明了不明真相的奥菲利娅的无助、担忧、悲痛,既表现了她的纯洁、善良,也表现了她遇到大事后惊慌无助的胆小性格。
版权属于: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设计维护: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
×
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订阅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