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师团队>语文组>教学资源

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


时间:2019-10-17 作者:黄玉姣 阅读:


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亡,使……灭亡 。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
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
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
王,使……做大王。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
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
辱,使……受辱。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名词用作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
女,嫁女。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
军,驻扎。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
鄙,把……当作边邑。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
盟,结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王,称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连带。带,环绕。

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师,学习。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师,学习。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礼,礼遇。

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
舍,盖屋。

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
名,命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名,说出。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
王,称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
衣,穿。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
衣,穿。

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
舍,安排住宿。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传》)
衣,穿。

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传》)
嘻,发出嘻的声音。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
刃,杀。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
祖,效法。

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看。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
函,用盒子装。

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焦土,成为焦土。

2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
下,攻下;东,向东。


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
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
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

(三)、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

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好,喜欢。

2、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
明,照明。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老,尊敬;幼,爱护。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
严,尊重。

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短,揭短。


形容词做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
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
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惑,困惑。


版权属于: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设计维护: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