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联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小说家的诚实与谦逊
徐鹏飞
当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后,小说家本人往往会陷入一种悖论式的处境:影视作品成功了,小说家应该分享多少荣誉?影视作品失败了,小说家应该承担多少责任?面对这些问题,小说家的态度
既决定着小说家的“幸福指数”,也考验着小说家的价值观。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好莱坞,影视对小说的改编,
最先触及的两个重要价值,就是名与利。改编深入人心的著名文学作品,是影视向文学借名;改编内容独特的当代作品,是影视作品有可能替小说家扬名。而改编之前,影视向小说家支付的改编权费用,则是影视的风险投资和小说家的“利”。如
果有小说家拒绝将自己的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这是一种值得尊重的个人选择和权利;如果有小说家的许多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这也同样是一种值得尊重的个人选择与权利。在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品格比较和道德批判,因为,这既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小说内容的选择和影视时尚的选择。但在这两者之下,却存在着另外一种需要批判的态度,就是那种对影视改编有可能带来的“名利”进行疯狂追逐的态度,这种情况大家所见甚多。
在影视作品成功之后,小说家“诚实且谦逊”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了。影视作品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许多人的智慧和劳作,需要每个参与者为这部作品添砖加瓦,还要在幸运地避开所有常规的风险和所有出乎意料的危机之后,这部作品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任何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都是危机四伏的长途冒险,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功的影视作品非常稀少的主要原因。面对成功的影视作品,原创小说家自然而然会享受到一种特殊的荣耀,或者恭维——是小说这粒种子长成了影视作品这棵大树,没有种子就没有这棵大树。在这个时候,“诚实”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小说家坚持认为自己的小说原本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影视作品仅仅是树上的果实,这种态度就有可能是“资讯缺乏造成的认知失真”,或者是傲慢。当然,对古代名著荒唐的改编或对当代作品全无丰富和提高的拙劣改编,确实会糟蹋了原著,此时小说家有理由不满乃至愤怒。不过我相信,如果小说家了解到影视作品从改编、拍摄、后期制作,一直到公映或播出的全过程,他就有可能收敛怒火,开始尊重影视工作者所做的艰辛劳动。当然了,从另外一种角度讲,如果影视工作者故意贬低或忽略小说家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小说家努力维护个人权益,这也是值得鼓励的行为,因为此时,是影视工作者不诚实,或者是“资讯缺乏造成的认知失真”。毕竟只有编剧对原作最熟悉,许多导演和演员只读剧本,没时间看原著。
不论影视改编成功与否,小说家的诚实与谦逊都很重要。毕竟有许多读者,特别是其他的影视工作者在看过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之后,会对原著产生兴趣,开始购买并阅读小说家的原著和其他作品。即使影视作品改编很失败,但仍然会有影视工作者和读者为了工作需要,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也找来原著和小说家的其他作品阅读,这两种结果都是对小说家的褒奖和补偿。
1.下列与原文内容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原著对影视改编有重要影响,小说家分享改编成功的部分荣誉或者自觉承担改编失败的部分责任,都在情理之中。
B.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好莱坞,影视对小说的改编,最先触及的两个重要价值就是名和利,即谁给谁带来名,谁给谁带来利。
C.如果有小说家拒绝将自己的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表明他对改编这种追名逐利的行为反感,这样的小说家是值得肯定的。
D.如果有小说家的许多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这既可能是小说家本人的选择,也可能是小说内容的选择和影视时尚的选择。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面对影视作品的成功失败,小说家的态度决定着小说家的“幸福指数”,也考验着小说家的价值观。
B.改编深入人心的著名文学作品,是影视向文学借名;改编内容独特的当代作品,是影视作品替小说家扬名。
C.小说改编之前,影视向小说家支付的改编权费用,就是影视改编者可能带来的“利”,所以小说家疯狂追逐。
D.面对成功的影视作品,小说家会获得一种特殊的荣耀,并自豪地说没有小说这粒种子就没有影视作品这棵大树。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有许多人为作品添砖加瓦,并幸运地避开所有常规的风险和危机,这部作品的改编就一定能成功。
B.因为每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都是危机四伏的长途冒险,所以,大多数小说家不愿意让自己的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
C.即使影视工作者糟蹋了原著,对作品全无丰
富和
提高地进行改编,小说家也应该有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不应该不满乃至愤怒。
D.影视作品上映或播出之后,会给小说家带来阅读补偿,所以,无论影视改编成功与否,小说家都应有诚实与谦虚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石奋传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
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
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汉书石奋传》)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美人是古代皇帝妻妾中级别较高的一类。高祖初遇万石君,爱其恭敬,为能让其为自己效力,召其姊为美人,算是对他的一种恩宠。
B.汉朝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称郡守或相当于这一官职的官员称为二千石。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故称石奋为万石君。
C.路马,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轼,
低头双手扶式表示敬意。万石君“见路马必轼”,表现了他的谨慎守礼。
D.万石君的次子石庆曾为齐相,这“相”和《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相”为相同职务,是汉朝中央派到封国的行政长官。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B.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C.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D.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
B.虽归老家居,万石君始终尊重朝廷的威严。回朝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他一定下车快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表示敬意。
C.万石君在教育子孙方面注重身教,面对子孙的过失,很少疾言厉色,而是以自己无声的不满或者委婉的批评来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D.次子石庆担任太仆,为皇上出行驾车,皇上问拉车的马有几匹,他举着鞭子一匹匹地数后才报数,这是万石君恭谨家风的表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
(2)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8.首联中“百忧如草雨中生”,在不眠的雨夜,诗人为什么而忧?通读全诗,说出诗人忧的具体内容。(5分)
9.颈联为景物描写,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从写景技巧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两次弹奏琵琶曲的过程,其中描写第一次弹奏戛然而止的句子是“ , ” 。
(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运用五丁开山神话,极力渲染蜀道开辟之难的句子是“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 ”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用兵如神的特点。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5分)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
。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
,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
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
木头”的要害。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逄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帖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
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工资。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懒木匠小时曾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致的木碗,表明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杰出的木匠。
B.小说第二段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他非凡的眼力,意在表明他具有成为一名优秀木工的天赋,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木工
的浓厚兴趣。
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懒木匠,通过和一般木匠的对比突出其职业操守,通过和村里木匠的对比,表现其高超的手艺。
D.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懒木匠技艺的高超和对职业的执着,如结尾处“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E.懒木匠坚守自己的手艺,安于贫穷,在挺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后,终于在仿古家具市场找到用武之地,表明坚守职业理想的重要。
(2)小说中写了“我”不愿迎合他人的经历,
有什么用意?(6分)
(3)懒木匠的懒表现在哪些地方?如何评价他的懒?(6分)
(4)小说为什么以“活着的手艺”为题?(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5分)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
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
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
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卓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钱理群说。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节)
相关链接:
(1)①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③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选自“百度百科”)
(2)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
大响。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林庚还喜欢孩子们送给他的玩偶“悟空”和“八戒”,特意挂在窗前,只要一碰,两个玩偶便手脚乱动。他还酷爱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的空地放风筝。
(选自《张鸣访谈录》)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知识分子不被尊重的惋惜。
B.本文描写林庚先生上课时的穿戴、神态、手势以及堂下鸦雀无声的情形,意在从侧面表现其上课的认真和精彩。
C.林庚先生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所以钱理群才会建议学生们去接触、拜访林先生,以期从他身上得到教益。
D.林庚在文革中被选调入“两校写作组”,被人视为其污点,也恰从侧面表现了他在政治方面的麻木和对学术的专注。
E.林庚并不具有显赫的地位,不被公众视野关注,却以其人格魅力被学生永远铭记,这是一个老师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2)文后的相关链接不属正文,既链接,则有其用。请以链接(2)为例证明上述观点。(6分)
(3)文中为什么要引用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4)文中说林庚先生是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请结合全文,对其“隐退”的表现和内涵作具体的阐释。(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句是( )(3分)
A.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
B.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
一些套语烂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烂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命得意。
C.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D.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
14.下列对各句中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的一项是( )(3分)
A.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辩:通“变”。恶:何,什么。待:凭借)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纵:即使。王:动词,尊……为王。籍:项羽的名字,可译为“我”)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不暇:来不及。哀:为……哀痛。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D.依乎天理,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天理:公理。因:依照。未尝:没有尝试
。)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深层的文化心理到表层的器物制度,从钟鸣鼎食之家到引车卖浆之流,儒家思想宛如涓涓血液流淌于社会有机体的每一处。
B.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任污水长流、烟尘四溢、毒气漫天,这种目无全牛的作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来源:Z§xx§k.Com]
C.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送给滕子京的马屁文章,这一石破天惊的论调立即引来一片哗然。
D.台湾领导人选举在即,国民党似乎四面楚歌,而新加坡的习马会无疑是国民党目前摆脱困境扭转舆情的有效途径。
16.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回应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制裁,俄罗斯从8月开始采取限制从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国家进口农产品、原料及食品。
B.由于危险品燃烧的特殊性,北京军区某防化团组成国家级核生化应急救援队,已于13日上午紧急赶
往天津参与救援。
C.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称,北京方面出台的人民币贬值措施,代表着一场已有打响之势的战争的最新动作。
D.正确对待和认识过去那段历史,是铭记历史、捍卫正义的要求,是日本与亚洲邻国改善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创未来的前提。
1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一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①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
②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
③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
财
④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
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
⑤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
A.③④①②⑤ B.④②①⑤③ C.⑤②①③④ D.①⑤③②④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一定程度的所谓“炒作”是媒体的天性,认为很多工作可以在毫无舆论“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这是一种幻想。现在有的地方在出了问题后,
①,一旦处理不当,就迁怒于媒体,宣称是媒体炒作导致了不良局面。这种逻辑的蔓延对全社会总结经验和教训相当不利。
全球化时代的境外势力就游荡在我们面前,舆论炒作就像空气中飘着的淡淡雾霾。它们常态化地附着到大多数敏感事件上,一些内在的缺口和差错会导致它们的集中爆发。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与其防堵,
②。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布朗克斯的一名公共汽车司机开走了他的空车,直至好几天后才在佛罗里达被警察抓获。他解释说,由于厌倦了每天在同一条路线上行驶,他决定来一次这样的旅行。这个消息见报之后,他成了当地轰动性的人物,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到现场欢迎他归来,公司也决定不对他进行处罚,而只让他保证以后不再做这样的旅行。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小说家的诚实与谦逊
徐鹏飞
当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后,小说家本人往往会陷入一种悖论式的处境:影视作品成功了,小说家应该分享多少荣誉?影视作品失败了,小说家应该承担多少责任?面对这些问题,小说家的态度既决定着小说家的“幸福指数”,也考验着小说家的价值观。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好莱坞,影视对小说的改编,
最先触及的两个重要价值,就是名与利。改编深入人心的著名文学作品,是影视向文学借名;改编内容独特的当代作品,是影视作品有可能替小说家扬名。而改编之前,影视向小说家支付的改编权费用,则是影视的风险投资和小说家的“利”。如果有小说家拒绝将自己的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这是一种值得尊重的个人选择和权利;如果有小说家的许多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这也同样是一种值得尊重的个人选择与权利。在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品格比较和道德批判,因为,这既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小说内容的选择和影视时尚的选择。但在这两者之下,却存在着另外一种需要批判的态度,就是那种对影视改编有可能带来的“名利”进行疯狂追逐的态度,这种情况大家所见甚多。
在影视作品成
功之后,小说家“诚实且谦逊”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了。影视作品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许多人的智慧和劳作,需要每个参与者为这部作品添砖加瓦,还要在幸运地避开所有常规的风险和所有出乎意料的危机之后,这部作品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任何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都是危机四伏的长途冒险,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功的影视作品非常稀少的主要原因。面对成功的影视作品,原创小说家自然而然会享受到一种特殊的荣耀,或者恭维——是小说这粒种子长成了影视作品这棵大树,没有种
子就没有这棵大树。在这个时候,“诚实”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小说家坚持认为自己的小说原本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影视作品仅仅是树上的果实,这种态度就有可能是“资讯缺乏造成的认知失真”,或者是傲慢。当然,对古代名著荒唐的改编或对当代作品全无丰富和提高的拙劣改编,确实会糟蹋了原著,此时小说家有理由不满乃至愤怒。不过我相信,如果小说家了解到影视作品从改编、拍摄、后期制作,一直到公映或播出的全过程,他就有可能收敛怒火,开始尊重影视工作者所做的艰辛劳动。当然了,从另外一种角度讲,如果影视工作者故意贬低或忽略小说家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小说家努力维护个人权益,这也是值得鼓励的行为,因为此时,是影视工作者不诚实,或者是“资讯缺乏造成的认知失真”。毕竟只有编剧对原作最熟悉,许多导演和演员只读剧本,没时间看原著。
不论影视改编成功与否,小说家的诚实与谦逊都很重要。毕竟有许多读者,特别是其他的影视工作者在看过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之后,会对原著产生兴趣,开始购买并阅读小说家的原著和其他作品。即使影
视作品改编很失败,但仍然会有影视工作者和读者为了工作需要,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也找来原著和小说家的其他作品阅读,这两种结果都是对小说家的褒奖和补偿。
1.下列与原文内容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原著对影视改编有重要影响,小说家分享改编成功的部分荣誉或者自觉承担改编失败的部分责任,都在情理之中。
B.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好莱坞,影视对小说的改编,最先触及的两个重要价值就是名和利,即谁给谁带来名,谁给谁带来利。
C.如果有小说家拒绝将自己的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表明他对改编这种追名逐利的行为反感,这样的小说家是值得肯定的。
D.如果有小说家的许多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这既可能是小说家本人的选择,也可能是小说内容的选择和影视时尚的选择。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面对影视作品的成功失败,小说家的态度决定着小说家的“幸福指数”,也考验着小说家的价值观。
B.改编深入人心的著名文学作品,是影视向文学借名;改编内容独特的当代作品,是影视作品替小说家扬名。
C.小说改编之前,影视向小说家支付的改编权费用,就是影视改编者可能带来的“利”,所以小说家疯狂追逐。
D.面对成功的影视作品,小说家会获得一种特殊的荣耀,并自豪地说没有小说这粒种子就没有影视作品这棵大树。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有许多人为作品添砖加瓦,并幸运地避开所有常规的风险和危机,这部作品的改编就一定能成功。
B.因为每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都是危机四伏的长途冒险,所以,大多数小说家不愿意让自己的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
C.即使影视工作者糟蹋了原著,对作品全无丰富和
提高地进行改编,小说家也应该有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不应该不满乃至愤怒。
D.影视作品上映或播出之后,会给小说家带来阅读补偿,所以,无论影视改编成功与否,小说家都应有诚实与谦虚的态度。
【答案】
1.C
2.A
3.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没置选项时是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两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要求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过于绝对,原文是说“影视作品有可能替小说家扬名”,C项“小说家疯狂追逐”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对影视作品有可能带来的‘名利’进行疯狂追逐”是需要批判的态度。D项“没有小说……大树”是别人的恭维,而非小说这的
话。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重在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推断正确的一项”,A项过于绝对,原文是“有可能取得成功”。B项前半句是成功的影视作品稀少的主要原因,前后并不构成因果关系,文中也未提及大多数小说家不愿意让自己的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C项原文是说“此时小说家有理由不满乃至愤怒”。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重在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特别要关注结论中的程度词与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石奋传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
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
,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
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汉书石奋传》)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美人是古代皇帝妻妾中级别较高的一类。高祖初遇万石君,爱其恭敬,为能让其为自己效力,召其姊为美人,算是对他的一种恩宠。
B.汉朝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称郡守或相当于这一官职的官员称为二千石。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故称石奋为万石君。
C.路马,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轼,
低头双手扶式表示敬意。万石君“见路马必轼”,表现了他的谨慎守礼。
D.万石君的次子石庆曾为齐相,这“相”和《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相”为相同职务,是汉朝中央派到封国的行政长官。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B.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
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C.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D.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
B.虽归老家居,万石君始终尊重朝廷的威
严。回朝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他一定下车快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表示敬意。
C.万石君在教育子孙方面注重身教,面对子孙的过失,很少疾言厉色,而是以自己无声的不满或者委婉的批评来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D.次子石庆担任太仆,为皇上出行驾车,皇上问拉车的马有几匹,他举着鞭子一匹匹地数后才报数,这是万石君恭谨家风的表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
(2)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6分)
【答案】
4.A
5.C
6.A
7.
(1)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
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
(2)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名师点睛】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应关注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大方面的常识要勤于梳理记忆。高考一般考查课本里学过或涉及的文化常识。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做有心人,将课本上注解中出现的文化常识熟记于心,这样才能从容应试。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先断易,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本段抓住对话标志“曰”,固定句式“其万石之谓邪”与对称句“教不肃,成不严”,断好“其万石之谓邪”与“而成不严”这两句。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以偏概全,万石君被高祖信任并不断得到升迁,除了自身恭敬
谨严,也与他姐姐成为高祖美人有关。学科网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本题设计原因错误。
7.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时:时常;稽首:跪下叩
拜;如在上前:好像就在皇上眼前;遵教:遵循他的教导;如之:和他一样。(2)屏人:避开别人;恣言:畅所欲言;切:说的恳切;廷:在朝廷上;如不能言者:好像不会说话一样。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本题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对重点实词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一定要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叫奋,姓石。(当时十五岁,做小官吏,侍侯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说:“你还有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擅长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来封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这是因为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做官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大中大夫。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做官做到了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回家养老,每年根据定期作为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万石君一定下车快步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按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来进见他,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来接见,不称呼名字。子孙有错误,不谴责,因此而不坐正座,面对食案而不吃。然后儿子们互相责备,通过长辈的帮助说情,光着上身坚决地谢罪,改正错误,才答应。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使齐、鲁地方那些儒生的虔诚庄重的行为,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因此连皇帝也尊重他。上书奏事,奏章经皇帝阅后发回。石建读它,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五笔,如今只有四笔,少一笔。皇帝会谴责我,我活不成了。”十分害怕。他的谨慎,即使是别的小事也这样。小儿子石庆喝醉了回家,进入外门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不吃饭。石庆害怕,光着上身去请罪,没有许可。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去衣露体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走开回避,而内史坐车中很自在,正是理所当然!”于是让石庆走开。石庆任太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儿子中是最简略随便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全齐国的人都仰慕石庆家的好品德。不发表什么意见,齐国就感化而很太平,给石庆建立生祠。
太史公说: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是万石君吧?因此他的教化不严厉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他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8.首联中“百忧如草雨中生”,在不眠的雨夜,诗人为什么而忧?通读全诗,说出诗人忧的具体内容。(5分)
9.颈联为景物描写,请结合诗句
具体内容,从写景技巧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加以赏析。(6分)
【答案】
8.①生活的艰辛;②命途的不顺;③生命的衰老。(,答一点1分,答两点3分,答三点5分)
9.①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描写(或视听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冷萧条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艰难的处境,衬托了诗人愁闷落寞的心情。(技巧2分,景物特点2分,景物作用2分。)
【考点定位】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抓住诗歌的意象,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忧”的具体内容,从诗句中寻找并摘抄即可。①找出每联与优有关的意象。 ②结合意象特点。 ③概括作者“忧”的具体内容。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技巧。树上聚集的早鸦没有飞散,寒露沾湿了,传到窗前的闷重鼓声,已听不清晰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指出技巧,二是分析景物特点,三是点明景物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景物描写的的基本方法有:1.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2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3.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答题分三步:①指出技巧, ②分析景物特点,③点明景物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两次弹奏琵琶曲的过程,其中描写第一次弹奏戛然而止的句子是“ , ” 。
(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运用五丁开山神话,极力渲染蜀道开辟之难的句子是“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 ”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用兵如神的特点。
【答案】(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第(1)句的 “拨”与“帛”两个字不能错写;第(2)句的“钩连”字要据意定形;第(3)句的“樯橹”要理解字义去记忆,都是木字旁。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名句名篇需要识记技巧,更需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不能光背不写,光记不辨,在“浅水滩”“翻船”。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5分)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
木头”的要害。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逄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帖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
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工资。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懒木匠小时曾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致的木碗,表明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杰出的木匠。
B.小说第二段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他非凡的眼力,意在表明他具有成为一名优秀木工的天赋,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木工的浓厚兴趣。
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懒木匠,通过和一般木匠的对比突出其职业操守,通过和村里木匠的对比,表现其高超的手艺。
D.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懒木匠技艺的高超和对职业的执着,如结尾处“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E.懒木匠坚守自己的手艺,安于贫穷,在挺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后,终于在仿古家具市场找到用武之地,表明坚守职业理想的重要。
(2)小说中写了“我”不愿迎合他人的经历,
有什么用意?(6分)
(3)懒木匠的懒表现在哪些地方?如何评价他的懒?(6分)
(4)小说为什么以“活着的手艺”为题?(8分)
【答案】
(1)E D
(2)写一些为别人镀金的所谓纪实,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赞美之辞,或者编造一些低级趣味的风流韵事,都有违一个正直作家的良知,所以“我”宁愿得罪人,宁愿亏待自己的钱包,也不愿意去做。这与懒木匠不愿降低自己的身份为别人做一些小活、不愿为了生计而放弃自己的手艺一样。作者写自己不愿迎全他人的经历,意在表明“我“对懒木匠坚守职业理想的理解和赞美。
(3)懒木匠的懒表现在:(1)不愿替人干一些小活;(2)不愿适应朝时代变迁,转身为铁匠。但他的懒不是真懒,而是在维护自己职业的尊严。他认为他是大匠,让他做一些小活是对他技艺的不尊重;他是木匠,随便转身,放弃自己的职业等于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
(4)(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多处描写木匠手艺的高超,化腐朽为神奇,让死去的木料焕发生机,平凡中见艺术,他的手艺是活着的手艺;其次,木匠不随波逐流,安于贫穷,忍受非议,为手艺而活。(2)有揭示主旨的作用。赞美木匠手艺的高超,赞美坚守职业理想的精神,肯定坚守传统手艺的意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主旨错误,也有细节错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艺术技巧做出准确判断。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作用分析题,分析小说中写了“我”不愿迎合他人的经历的作用。要想答对答全,要在分析“我”和懒木匠的相同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写作意图。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抓住两者的相同之处进行比较,然后探究作者的意图。写自己不愿迎全他人的经历,意在表明“我“对懒木匠坚守职业理想的理解和赞美。
(3)【试题分析】先借助文本寻找写懒木匠的具体情节,然后归纳成两个要点:(1)不愿替人干一些小活;(2)不愿适应朝时代变迁,转身为铁匠。评价要先定观点,后找依据。这篇小说从“我” 对木匠的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思想转变过程,可以看出现代人在迷惘中寻求自我的心路历程。小说通过对木匠的种种情况描写来突出生活事件的矛盾冲突。如手艺好却挣不多的钱,也得不到村人的欢迎得来的却是许多人的误解——他是个懒木匠。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表现分点,评价分层:共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为总概,后两个要点为分论,陈述理由。
(4)(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多处描写木匠手艺的高超,化腐朽为神奇,让死去的木料焕发生机,平凡中见艺术,他的手艺是活着的手艺;其次,木匠不随波逐流,安于贫穷,忍受非议,为手艺而活。(2)有揭示主旨的作用。赞美木匠手艺的高超,赞美坚守职业理想的精神,肯定坚守传统手艺的意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表述观点规范准确,不随意发挥。分点答题,有小标号,层次清晰。表述规范,针对性强。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5分)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
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
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卓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钱理群说。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节)
相关链接:
(1)①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③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来源:Zxxk.Com]
(选自“百度百科”)
(2)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大响。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林庚还喜欢孩子们送给他的玩偶“悟空”和“八戒”,特意挂在窗前,只要一碰,两个玩偶便手脚乱动。他还酷爱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的空地放风筝。
(选自《张鸣访谈录》)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
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知识分子不被尊重的惋惜。
B.本文描写林庚先生上课时的穿戴、神态、手势以及堂下鸦雀无声的情形,意在从侧面表现其上课的认真和精彩。
C.林庚先生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所以钱理群才会建议学生们去接触、拜访林先生,以期从他身上得到教益。[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D.林庚在文革中被选调入“两校写作组”,被人视为其污点,也恰从侧面表现了他在政治方面的麻木和对学术的专注。
E.林庚并不具有显赫的地位,不被公众视野关注,却以其人格魅力被学生永远铭记,这是一个老师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2)文后的相关链接不属正文,既链接,则有其用。请以链接(2)为例证明上述观点。(6分)
(3)文中为什么要引用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4)文中说林庚先生是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请结合全文,对其“隐退”的表现和内涵作具体的阐释。(8分)[来源:学科网]
【答案】
(1)B E (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
(2)这一链接内容主要交待了林庚先生喜欢玩具、亲近孩子、酷爱放风筝的生活情形,是对林庚先生退休生活的补充丰富,从另一个侧面刻画了林庚先生的退隐形象,进一步赞美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单纯的高尚品德。(6分,内容概括2分,作用分析每要点2分。)
(3)①三人皆是与林庚关系密切的人,或为学生,或为同事,引述他们的话使传记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可信。②三人身份地位不一般,评价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③引述内容多为议论评价,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④引用多人多侧面的评述,有助于多方面表现林庚先生的精神品质。(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4)林庚先生作为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隐退既指林庚先生的生活状态:①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大燕南园,少问世事:②淡出了公众视野,③连门口路过的学生也不知他是谁。④辞世的消息被报道后,才又被人记起当年的赫赫声名。隐退也指林庚先生内在的精神气质:①看淡名利,超然物外。②平易近人,性格谦和真诚。③面对权贵,不卑不亢,态度温和而不激烈。④在隐居中获得精神自由,追求单纯的快乐。(8分,每个方面4分,每个方面能概括出2个支撑材料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主旨错误,也有细节错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
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细节。结合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避免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试题分析】既然是相关链接,则有其用。这一链接内容主要交待了林庚先生喜欢玩具、亲近孩子、酷爱放风筝的生活情形,是对林庚先生退休生活的补充丰富,从另一个侧面刻画了林庚先生的退隐形象,进一步赞美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单纯的高尚品德。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从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依次分析作答。“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传记中引用他人的评述的,其实就是回答侧面描写的作用。答题基本方向有三:一是引述他们的话使传记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二是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三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试题分析】本题为含意理解与探究综合题。“林庚先生是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隐退既指林庚先生的生活状态:也指林庚先生内在的精神气质,然后从文中寻找各自的依据,每个方面能概括出2个支撑材料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题题型开放,但观点必须紧扣文本要求,并与现实结合起来。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全面,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此题得分的关键。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句是( )(3分)
A.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
B.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烂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烂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命得意。
C.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D.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
【答案】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境识记字形,B项的“套语烂调”——滥调,“自命得意”——自鸣得意,共有两处错误。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常见别字的类型:因字形相近写成别字;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致别;音同形近;受前后字偏旁影响而写成别字;因不理解字义而致别。识别的方法有形辨法、音辨法、义辨法。语境取词主要用义辨法。
14.下列对各句中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的一项是( )(3分)
A.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辩:通“变”。恶:何,什么。待:凭借)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纵:即使。王:动词,尊……为王。籍:项羽的名字,可译为“我”)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不暇:来不及。哀:为……哀痛。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D.依乎天理,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天理:公理。因:依照。未尝:没有尝试。)
【答案】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包括通假、异义、多义、活用、偏义,此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选取常见义项中的固定用法。记忆为主,推断为辅。具体答题时,要根据语境采用代入法做出判断。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深层的文化心理到表层的器物制度,从钟鸣鼎食之家到引车卖浆之流,儒家思想宛如涓涓血液流淌于社会有机体的每一处。
B.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任污水长流、烟尘四溢、毒气漫天,这种目无全牛的作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
C.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送给滕子京的马屁文章,这一石破天惊的论调立即引来一片哗然。
D.台湾领导人选举在即,国民党似乎四面楚歌,而新加坡的习马会无疑是国民党目前摆脱困境扭转舆情的有效途径。
【答案】B
【试题分析】B项“目无全牛”望文生义。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改为“目无全局”。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如何正确使用成语?一是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二是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三是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四是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五是注意区分同义成语;六是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回应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制裁,俄罗斯从8月开始采取限制从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国家进口农产品、原料及食品。
B.由于危险品燃烧的特殊性,北京军区某防化团组成国家级核生化应急救援队,已于13日上午紧急赶
往天津参与救援。
C.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称,北京方面出台的人民币贬值措施,代表着一场已有打响之势的战争的最新动作。
D.正确对待和认识过去那段历史,是铭记历史、捍卫正义的要求,是日本与亚洲邻国改善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创未来的前提。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语,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
1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
一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①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
②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
③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④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
⑤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
A.③④①②⑤ B.④②①⑤③ C.⑤②①③④ D.①⑤③②④
【答案】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注意注意关键词“这是因为”“方程”“例如”“数字”等词语的衔接作用。。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衔接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准确把握上下文所给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比较所给各选项之间的表达差异,三是权衡上下文与选项的语意衔接关系。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一定程度的所谓“炒作”是媒体的天性,认为很多工作可以在毫无舆论“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这是一种幻想。现在有的地方在出了问题后,
①,一旦处理不当,就迁怒于媒体,宣称是媒体炒作导致了不良局面。这种逻辑的蔓延对全社会总结经验和教训相当不利。
全球化时代的境外势力就游荡在我们面前,舆论炒作就像空气中飘着的淡淡雾霾。它们常态化地附着到大多数敏感事件上,一些内在的缺口和差错会导致它们的集中爆发。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与其防堵,
②。[来源:学科网]
【答案】①第一个反应就是试图阻止媒体报道(或首先想到的就是掩盖事实隐瞒实情) ②不如努力发现并处置内因(或不如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技巧点拨】答好语句补写题有三个关键词“阅读”“推导”“检查”:阅读——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布朗克斯的一名公共汽车司机开走了他的空车,直至好几天后才在佛罗里达被警察抓获。他解释说,由于厌倦了每天在同一条路线上行驶,他决定来一次这样的旅行。这个消息见报之后,他成了当地轰动性的人物,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到现场欢迎他归来,公司也决定不对他进行处罚,而只让他保证以后不再做这样的旅行。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听从心之召唤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既别深陷于刚愎自用的泥潭,也别迷失在莫衷一是的他乡。翻开历史的册页,你会看到商纣王不纳良言只落得家破人亡,刘阿斗没有主见只能在可悲可笑的人生舞台上将蜀国埋葬。而当你关闭心灵之窗,不再与世界交往,你只能给思想加框,心灵上绑,永远不能在生活的无垠蓝天上自由翱翔。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去想那些把无数庸者掩埋的蜚短流长,也别计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积毁销骨”的力量。你悲伤,是心在低吟;你微笑,是心在歌唱。别人指手画脚时你岿然不动是一种榜样,别人的非议与指责只会更好地映衬出你的勇气与度量!只要问心无愧,你的脚步便走得稳当。位高权重时选择他人的劝诫还是无休止的褒奖?荣誉加身时选择他人善意的勉励还是谄媚的颂扬?欲壑难填时选择无休止的自我膨胀还是一句箴言——“无欲则刚”?只要坚守心灵之灯对真善美的期望,它终将为你指引最正确的方向!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让双眼被道听途说的表象皮毛蒙上,也别把“怀疑论”的精神弄得太过夸张。无论对人对事,千万不要只凭陈年老账,让心灵的天平总是空空荡荡!扬弃中多几分审视与估量,选择中找准真理的重量。当歧路亡羊,墨子会嚎啕大哭,是因为没有心灵之灯为他导航;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霸气,就是“当仁不让”思想下的个性张扬。当你不熟悉情况,多询问询问,恰好似“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是找到捷径的良方;可是正直与良知要求你这样或那样时,你就该勇往直前,千万别回避,别退让!
听取心灵的召唤吧,不要师心自用,也别全盘吸收。当你有心灵之灯为你导航,你的生活之路才能走得坦坦荡荡,让爱你的和你爱的人心中充满阳光!
【佳作评析】文章主旨突出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体部分以“听从心之召唤。别去”串起全文,一唱三叹,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大多数教师自叹弗如。除个别句子略嫌过长,个别语序调整似有雕琢之嫌外,在表达上可以说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排比、对偶的运用,“心灵之灯”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缀,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免重复,都处理得十分恰当。虽然文章的思想深度不能与形式相媲美,但同样可圈可点。其主题是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所谓“听取心灵的召唤”(这句话反复出现,构成全文的主旋律),就是要有正确的观点、原则和立场,对别人的意见要有分析、有选择,不要太多地受环境的影响。文中几乎每一段都是先反后正,将丰富的例证排列组合,读来富有感召力。在引经据典的同时注意了层
次间的衔接,过渡自然,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可谓构思巧妙。
【经典素材】①五斗诗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②零丁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国河山沦陷的无限愤慨与悲怆,昔日繁华的宫殿早已化为断壁残垣,你像那天边孤独的云无处着落。河山万里依然故我,你低头回望,满眼是百姓流离,尸骨遍野,无限感伤涌上心头。但你做真正的自我,宁死不降,一行热泪洒江天,成为零丁洋中的千古绝唱。壮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③水中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记忆顺着汨罗江,流过春秋,越过战国,当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愤至极,在叹息中,在号哭中,在悲痛中,你虽背负太多的辛酸,但却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达你对祖国的忠贞与高洁的品行。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名师点睛】写好三句半:开头\主体段的线索句——线索要明晰\结尾加好标题。半:《听从心之召唤》一句:要坚持自我,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人生。二句:要有执着的信念,属于自己的人生信仰。三句:要活出自我,追求属于自己人生向往的美丽。。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