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师团队>艺体组>教研活动

实践层面聚焦“衔接联合”与“全面育人”


时间:2020-06-11 作者:于素梅 阅读:


体育课程一体化其最重要的功能价值实际上是在实践层面,课程的一体化, 将最大可能地解决上下学段的衔接问题, 真正实现大课程观下的多元协同,联合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更全面的育人。

1、“衔接联合”将因一体化得以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缺乏衔接性已被普遍认识到,其根源也越来越聚焦在体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和理论体系。以一体化的思想建构体育课程,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在解决学段衔接问题上,将能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真正的一体化就是要实现“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当然,为了真正实现衔接,需要一套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体系和与之对应的结构化体育课程尤其是专项运动模块化内容。能否实现学段衔接的关键不是直接设置让学生学什么,而是需要基于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判断他需要学什么。即一套能力等级评价标准和对应的课程内容模块化体系的建立是能否衔接的关键和难点。

关于联合的真正实现,其实,过去大家也经常会谈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联合,但究竟该如何联合?从哪些方面联合?这些具体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体育课程一体化在联合问题上,明确提出学、练、赛3种形式的联合机制,课内以“学”为主,把该学的学懂、学会;课外以“练”为主,提倡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让学生在校外也能有运动保障。就“赛”而言,要转变对赛的认识, 打破只有体育特长生才能参与比赛的片面思想,要倡导全员参赛、以赛代练,强化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参与比赛的场所既有校内的,还可有校外的。除此之外,学生参与学、练、赛多种形式的运动,都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否则,学校难以真正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求,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共同确保学生校内、校外的有效体育锻炼,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全面育人”将因一体化得以综合体现

体育教育的宗旨是要实现全面育人, “以体育人”便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但体育学科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更全面地“育人”工作还尚未能得到充分显现,过去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等集中在了强身健体上,而如何通过体育健全人格还不够系统,不够突出。为何建构一体化课程,体育课程实施一体化将如何促进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是,全面育人需要基于学生发展特点与规律科学定位体育课程的实施手段。一体化前期已经提出“幼儿启蒙期游戏化、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大学应用期自主化”,学生在不同学段发展的定位,既能呈现发展的递进性,又能凸显各学段发展的特点,尊重发展规律的体育教育需要大力提倡。

二是,全面育人还需要确定哪个学段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成什么样。这是体现全面育人的根本。众所周知,要育全面发展的人,但全面育人要把握其关键, 而一体化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等正是决定能否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共分两大类:一类必修必学,一类必修选学。必修必学内容按学段分层分类以难度进阶建构,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必修选学内容按内容难度模块化建构,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条件与专项运动特点。一体化课程评价划分3个体系:学段评价,聚焦“知、能、行、健”;课堂评价,聚焦“乐、动、会”;运动能力评价,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两大类评价。内容与评价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学习内容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促进评价的适宜性和针对性;评价结果又为后续学习内容的确定提供参考,并促进内容体系更富有合理性和逻辑性。

三是,全面育人还体现在全过程上, 一体化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5 个学段的体育课程进行系统化规划,建立具有衔接性和突出逻辑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学段之间育人的衔接性。一方面,5个学段体育课程安排符合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完成各阶段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下一学段以前一学段培养的结果为起点,查漏补缺, 同时还兼顾本学段培养目标的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的阶段性实现不容忽视, 一体化的有效实施,能真正促进“两全”, 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版权属于: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设计维护: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